國際石油大戰,開打!

 

2014-12-10 天下雜誌 562 陳文茜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國際油價不升反跌,而OPEC面對頁岩油競爭,竟然宣布不減產!這場違反傳統邏輯的石油戰爭,背後有著微妙的算計,也將帶來長遠的影響。 一場石油大戰悄然開打。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主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不減產,迎戰美國頁岩油氣。

OPEC不減產的消息一宣布,當天布蘭特原油價格立刻跌破一桶七十美元的「國際設定理想共識價格」,油價創下二○○九年以來的最低點,等於接近當年因金融海嘯,導致世界經濟窒息、製造業停擺時的市場價格。

 

這場石油大戰的特色,是阿拉伯最親美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領導其他沙漠國,對美國生產頁岩氣最大的報復。阿拉伯酋長們投下的賭注,表面上看似一場穩贏的戰爭,但若計算其國力及社會成本,美國未必受到懲罰;反而美國的敵人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奈及利亞等窮困的石油出口國,將面臨經濟重挫、甚至進而引起另一波俄羅斯新擴張行動、南美革命暴動、以及非洲極端主義的擴散。

 

阿拉伯酋長們的算盤如下:在沙國等石油國開採原油的成本,一桶只要二至十美元;而美國CNN和《彭博社》估計,二○一二年頁岩油每桶生產的成本至少七十至七十五美元因此簡單的算術,沙漠酋長們只要把石油價格壓至六十美元以下,等同對美國頁岩油公司「割喉」。

 

美阿的恩怨情仇

美國必須回頭和其長期的盟友OPEC坐下來好好談判。

OPEC的傷心不是沒有道理。當一九七一年美國發生美元危機時,是OPEC同意油價以美元計算,使美元在片面毀棄布列敦森林協議後,且沒有足夠黃金儲備時,仍保住了世界貨幣地位。

美國不只因此沒有發生如一九二五年的英鎊危機,在長期貿易逆差下,美國仍穩居世界貨幣經濟霸權的地位長達近四十三年。至今,全球央行外匯存底仍以美元為主。

但自從二○○九年美國以新技術成功開採頁岩油氣之後,OPEC感覺自己形同美國的棄婦。ISIS斬首美國人質之前,美國面對伊拉克亂局,甚至有專家指出:「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石油;從此中東,是中東人的事,不是美國人的事。

 

過去OPEC每天約可生產三千萬桶原油,二○○九年前美國自己生產約六百萬桶;但頁岩油開採後,美國原油日產量增加三百萬桶,等於日產九百萬桶,不只不再依賴中東石油,甚至可以變成石油輸出國。如果再計算石油另一個替代品天然氣,美國頁岩油之外頁岩氣的開採,更已使國際天然氣價格創下十年最低紀錄,跌破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兩美元。

OPEC維也納會議等於是一場傷心的怨婦,對始亂終棄的美國,展開一連串有計劃、怨懟的報復抵制會議:酋長們要逼美國頁岩油公司或倒閉或攤牌妥協。

 

這種局面很像兩個商家,以低價格打殊死戰,看誰撐得住、撐得久,誰先倒。

當然酋長們若只看直接生產成本,兩美元比七十美元,可以想像美國頁岩油公司很快將豎白旗。股價先跌,然後無以為繼,最終逼美國坐上談判桌與OPEC十二個國家,共同協商一個「全球共識」的油生產量及油價。

《路透社》因此以一篇「伊納米(沙國石油部長)對美國頁岩油宣戰」為題,報導十一月底的維也納會議,以及一場低油價背後的國際戰爭。

 

漏算的支出:社會成本

但是美國《市場觀察》(Market Watch)撰稿者穆蘭尼(Tim Mullaney)則警告沙國,這場石油戰他們少計算了社會成本。按照他的計算若計入社會成本,沙國的石油生產成本實際為一桶一百美元,不是兩美元;卡達更高,一百二十美元,不是十美元。

穆蘭尼先向勇敢的酋長們致敬,因為他們終於敢向美國Say No。但是他提醒沙國領袖,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等國所以能免於二○一○年的「阿拉伯之春」及ISIS的力量,依靠的是原油賺來的外匯,及時驚人的「散財」,才能免於國內的革命以及極端主義的擴散與災難

 

二○一○年沙國國王為了抵擋「阿拉伯之春」,立刻自國外趕回國內,展開了一場如沙丘堆積成山的全面灑錢運動。

根據統計,沙國那一年共花掉了約一千三百億美元,等於近四兆台幣。部份資金改善教育、醫療、基礎建設,其他多數是「直接」的撒錢。例如政府員工加薪一五%,失業救濟金提高、透過補貼讓最低基本工資上漲,尤其在一個人口僅二千八百萬的國家,建造五十萬棟新房,贈予新婚年輕人。這足足耗掉沙國國民生產總額的三○%,但也阻擋了革命的發生。

 

因此美國《市場觀察》警告沙國酋長們,這些開支都是埃克森美孚、Denvos等頁岩油公司不需要、也不可能的負擔。何況美國頁岩油開採的技術正在逐年進步中,成本也在逐年下降中。它們透過地震監測雲端大數據,準確地找到開採地點。地層內黑色的石頭正與空中的雲端交會,這使今年許多美國頁岩油的開採平均成本,有的已降至平均四十二美元以下

 

頁岩油開採成本下滑

美國頁岩油最大生產地北達科塔州共有一百八十八處鑽井,其中七十二處集中於一個小縣McKenzie,當地的生產成本目前更已低到只要一桶三十美元左右

OPEC依二○一二年財報計算,準備打仗的所謂美國頁岩油一桶成本七十元,是在初期大量資本支出及雲端數據未充分結合計算下的成本。進入二○一五年,美國頁岩油公司擺明告訴沙漠酋長們,他們的算盤打錯了。

Devon Energy就是一個關鍵的例子,這家頁岩石油公司在美國每天九百萬桶原油生產中,佔了二十萬桶。他們預計二○一五年可以不增加資本支出下,仍能再增產二○%至二五%,稅前毛利率達三七%。

這意味即使目前油價已因OPEC報復,壓低至近七十美元以下,Devon仍能維持一桶賺三十美元;而且Devon早在今年初已將明年一半以上的產量,用避險機制保護著。若油價低於九十一美元,避險基金將賠付Devon公司因此損失的錢。

 

簡單而言,OPEC酋長們再狠,也打不倒美國頁岩油公司。唯一的影響只是獲利減少,股價下跌。

而放眼國際,OPEC的決策可能反而打擊到完全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它們剛巧都是美國的敵人,最大的是俄羅斯、其次伊朗,還有已經通膨高漲的委內瑞拉及極端主義擴散的非洲產油國。

OPEC維也納會議前,國際原油價格一整年已經從一桶約一百一十美元不斷下滑。一個說法是中國經濟放緩,石油需求大幅減少;俄國人當時普遍相信的是:此乃美國人操縱陰謀,目的為解體俄羅斯

 

低油價的地緣政治風險

烏克蘭革命後,美國對付普丁最有效的制裁,不是在G20噓他、逼普丁難堪;也不是鼓動歐盟貿易制裁,導致德法及俄羅斯兩敗俱傷;而是壓低國際油價,讓俄羅斯失去更多外匯,盧布更狂跌,國家回到一九九八年瀕臨破產狀態。

 

俄羅斯目前已喪失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地位,過去九個月龐大的經濟體兩兆美元,已萎縮至和西班牙差不多的規模。盧布兌美元今年以來已貶值六○%,俄羅斯資本已逃走一千三百億美元。

普丁因此深信不疑,此乃美國主導的國際陰謀,他萬萬沒有想到半路殺出程咬金,油價的國際玩家不是只有美俄,還有更複雜的OPEC,以及靠石油進口、享受低油價樂不可支的亞洲國家。

世界向來如此,一個贏家站起來,一個輸家倒下;當兩個人扭打成一團時,另一股力量?撲面而來。

 

二○一四年十一月感恩節,平和的歌聲中,世界複雜無比的石油大戰開打;無人感恩土地的贈予,只想置對方於死地。石油戰鼓自四面八方而來,震耳不絕,帶著惶然搞不清楚狀況的多數世人,走進二○一五年。

未來你若看到某些地區突然崛起革命,或突然再擴大不可收拾的極端主義,或俄羅斯又出兵哪一個國家,不要吃驚,那是一場石油戰爭的延長賽!

而目前全球禿鷹ETF期貨給阿拉伯國家的酋長們帶來的是壞消息——石油富國(OPEC)與世界霸權(美國)對決,華爾街幾乎皆賭美國仍是贏家。

 

歷史將進入新的一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Iven の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