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亞洲首富名號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被署名徐萬暉的博主曝光患有直腸癌博主說馬雲的家人也都被疾病纏身,並曝光了馬雲的一張光頭照片。


近日,徐萬暉在博文中稱,儘管馬雲經過近20年的商海沉浮,並在2014年超越萬達集團王健林成為中國大陸首富。但「無數光環籠罩下的馬雲,其實有著悲慘的人生。」

馬雲的兒子馬正坤出生於1992年,但在2014年因患腦癌去世,馬雲香港出生的女兒在數年前被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一直比較神秘低調的馬雲妻子張瑛,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馬雲也在數年前被檢查出身患直腸癌

博文指:「當年那張風光無限的光頭照曝光時,儘管有史玉柱幫他極力掩蓋,但是癌症經過化療的癥狀無法逃脫專業醫生的眼睛。」一家四口,命運多舛。生命在病魔的面前,顯得多麼脆弱而不堪一擊。

最後博文提醒:
健康,是金錢買不到的最有價值的財富,
哪怕你擁有金山萬座又如何。哪怕你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
哪怕你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
「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你才知道後悔。這個世界,唯一不能用金錢買得到的藥,是後悔藥

馬雲與紅二代聯手結盟
 成亞洲首富

經過近20年的商海沉浮,2014年馬雲帶領他的阿里帝國終於在阿里IPO前夕登上中國首富。阿里巴巴約80%的營業額來自大陸網路交易。

美國新聞社8月28日發佈的億萬富豪指數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其擁有218億美元凈資產,已超越萬達集團王健林成為中國首富。

去年9月份馬雲的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場估計,阿里集資額約200億美元,當時有媒體爆料,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嫡孫江志成、中共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之子劉樂飛等都參與投資,他們和馬雲在商場上的聯手結盟,分享巨大利益。

《中國密報》曾引述北京知情人士披露,江志成的政治背景對博裕投資進軍阿里巴巴等投資組合公司,無疑幫了大忙。博裕資本是2010年在香港成立的一個私募基金,5個合夥人中就
包括江志成。

據知情人士稱,江志成和劉樂飛聯手投資阿里巴巴,然後馬雲和阿里巴巴再對博裕和信達進行投資,「這樣的相互投資讓馬雲和江志成、劉樂飛的個人利益都捆綁在一起,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安全化。」

《美國之音》也曾報導稱,當初馬雲從雅虎手中購回50%的阿里巴巴股份,最主要的原因是支付寶是不准許外資進入的金融業產品。最終江澤民孫子江志成、劉雲山之子劉樂飛等,幫助馬雲完成融資。

《紐約時報》透露在2012年9月幫助馬雲完成76億美元融資的除了大陸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外,還有博裕資本,中信資本、國開金融和新天域資本。這些公司高管聚集了江志成、劉樂飛等20多名2002年以後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子孫。

不過,隨後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上發表聲明,否
認其紅色政治背景。有分析認為,望風而動的馬雲,看到江派大勢已去,毅然反水。


血便誤當痔瘡 大腸癌來敲門
32歲的蔡先生,是個凡事都很要求完美的人,因此唸書考試一緊張時容易拉肚子,工作之後,賣命的他,常常一坐是幾個小時。去年初,他發現自己有血便,本來以為是痔瘡,加上工作忙,沒有時間檢查,半年後便秘越來越嚴重,一檢查竟然發現大腸癌第二期,更因為腫瘤距離肛門只有3.5公分,不能保留肛門,只得做人工造口。
大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通常若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等,都應提高警覺。

此外,通常病患若檢查發現具有大腸息肉,應更加小心。這是因為,大部分大腸癌患者,都是先由腸壁產生息肉,再轉變為癌症,因此建議定期做檢查,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先予以切除,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大腸直腸癌的種類及症狀:

大腸直腸癌大致分成直腸癌、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三類,其各類症狀不同,很容易造成混淆。

1.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長到相當程度,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症狀有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腸道阻塞、腹痛、腹脹、體重減輕、厭食、嘔吐、貧血及腹部可觸診到腫塊等。

2.右側大腸癌:管腔較大且殘渣為液體狀,其症狀主要是消化失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貧血、不適或隱痛。

3.左側大腸癌:管腔較窄且殘渣為固體狀,其症狀為糞便外觀沾有血絲或黏液,偶而也會有較多血液隨糞便出來,大便習慣改變。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
1.過去曾罹患大腸直腸癌,並經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2.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罹患大腸直腸癌者。
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4.曾患大腸息肉者
,或是父母、兄弟姊妹被發現有息肉群症者。
5.家族曾患有腺癌(如肺、腸、胃、卵巢、甲狀腺、乳癌)者。

大腸直腸癌檢測方式

1.糞便潛血反應篩檢:一般建議50歲以上民眾,至少每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反應篩檢,發現異樣者再進一步接受檢查:

2.大腸腫瘤標記:一種經由抽血檢驗來篩檢大腸癌的腫瘤標記,並非直接診斷大腸癌。
雖然稱為「大腸癌腫瘤標記」,但CEA偏高並非等於得了大腸癌很多良性病灶的CEA會高。所以,抽血檢驗CEA高時,要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或鋇劑X光攝影檢查,以確定診斷。

3.大腸內視鏡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是近年來運用最普遍、也是診斷大腸癌的利器。通常這項檢查可在10分鐘內完成,它可以發現細小的病變、及早期的腸癌,由於它屬侵入性檢查,必要時可以直接進行切片,直接
切除瘜肉等,是檢查及治療兼具的工具。

4.影像學檢查:
1.透過虛擬大腸鏡經由肛門將空氣灌入大腸,先做電腦斷層掃瞄,再利用電腦做模擬大腸鏡檢查,它的好處是沒有侵入性;
2.利用灌入鋇劑,再以X光照射,檢查有無大腸癌。


預防方法

定期健康檢查

•一般民眾,應每年作糞便潛血檢查
,若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之腹脹、貧血等疑似症狀,請立即找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年齡超過50歲者,應每三至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高危險群者,除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外,還需定期進行一次全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癌前病變,立即接受治療。

規律的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腸胃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從而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
質的機會。

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如:豬油、牛油)及油炸食物的攝取,儘量選用植物油,多吃高纖維食物及天然植物性食品。

避免肥胖:研究顯示,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會提高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en の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